信息管理工程系簡介
信息管理工程系的前身為1990年的信息學專業和1991年的經濟信息管理專業,1998年正式更名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為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我系于2002年設置電子商務本科專業,2003年開始在工商管理大類下招生,2008年起獨立招生。目前在情報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術碩士學位授權點、圖書情報專業碩士(MLIS)學位授權點以及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和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下進行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為順應國際化合作辦學的發展趨勢和需求,我系承辦了河北大學“本科學術互認課程”(ISEC)項目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于2020年正式招生。
我系師資較為雄厚,現有教師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學位12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9人。多名教師留學海外或具有海外學習背景,獲得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社會科學一等獎、自然科學二等獎等多個人才稱號和獎項。教師科研能力突出,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及省部級課題30余項,發表SCI、SSCI、CSSCI收錄的高水平論文百余篇,出版專著和教材多部,在信息檢索、信息行為、數據管理等領域和方向逐漸形成特色,在學界具有良好的聲譽。教師同時具備良好的社會實踐和社會服務能力,在數據處理與分析、信息系統開發、社區信息化、科普服務等方面長期服務于企業、政府和其他社會機構,與企業合作建設了數據分析工作室,與十余家電子商務企業建立有合作關系。我系歷年來學生升研就業情況良好,保研考研院校包括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方交通大學、南開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鄭州大學等眾多985、211院校,同時在就業人才市場上形成了良好聲譽,學生就業渠道廣且就業滿意度高。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簡介
專業概況:本專業始于1990年的信息學專業和1991年的經濟信息管理專業,其后歷經科技信息管理、社科信息管理、信息學等中間發展階段,1998年正式更名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本專業緊跟時代與學科發展的最新進展,強調管理、經濟和信息等多學科的融合,具有很強的知識交叉和實踐應用特點。本專業為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博士點及一級學科碩士點、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點及一級學科碩士點核心專業。本專業也是河北大學校級“雙萬” 專業,同時為河北大學“本科學術互認課程”ISEC項目的專業,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掌握信息技術與方法,能在國民經濟與社會各行業、各級各類管理部門從事信息資源管理、信息系統設計、開發與維護和數據分析與管理等方面工作,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健全人格和社會責任感的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資源的結構和特征,信息系統開發、建設和管理的理論和方法以及利用各種信息技術的能力,具備解決信息搜集、處理、控制、規劃與利用,信息系統的開發與管理等問題的能力,以及為決策管理、生產經營和科學研究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服務的能力。
主要課程:信息資源管理、數據結構、數據庫系統原理、信息描述與組織、信息檢索方法與技術、計算機網絡及應用、信息系統分析及設計、數據挖掘與商務智能等。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后可以進入政府、企業、事業單位等各類組織和機構,從事信息系統開發與維護、信息資源管理、數據分析、信息服務等相關的工作,也可深造后進入高校和科研院所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電子商務專業簡介
專業概況:本專業成立于2002年,2003年開始在工商管理大類下招生,2008年起獨立招生。2014年教育部將電子商務設置為一級學科,本專業獲得更大發展空間。本專業學制四年,專業門類為管理學。目前,在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及博士點下,設有電子商務相關研究方向。
培養目標:本專業基于互聯網和大數據環境下新經濟發展需求,培養具有良好道德修養、社會責任感和健全的心理素質,具備信息經濟理念與互聯網思維、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運營服務綜合技能、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良好的知識結構,具有互聯網創新創業素質、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能夠在電子商務/互聯網企業、電子商務服務企業、以及各類企事業單位的電子商務相關部門從事網絡環境下商務運營、互聯網產品策劃與運營、平臺管理和技術服務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創業型人才。
主要課程:電子商務概論、電子商務組織與運營、網絡營銷理論與實務、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法規與倫理、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商務網站系統設計與開發、數據挖掘與商務智能等。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后可以進入電子商務企業從事電子商務運營與管理、數據分析、電子商務系統建設與管理的相關工作,也可以進入各類企業推動企業的電子商務建設。
“本科學術互認課程” 項目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
項目概況:本科學術互認課程項目(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 Undergraduate,ISEC項目)是由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留基委)依托服務國家國際教育交流合作的豐富資源,著眼于全方位服務國內院校的教育國際化工作,聯合國內外院校和國際教育專家研發的通用型本科學術互認課程和配套服務體系。河北大學是目前河北省唯一獲批開辦該項目的高校。本科學術互認課程采用雙向學分互認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就讀的國內階段課程,均可被國外合作院校認可。本科階段專業總計學制一般為四年,除國內正常的四年學制形式外,也可以采用國內境外兩個學習階段的模式。其中,國內階段不能少于兩年。
培養目標:ISEC項目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應對國際挑戰、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復合型、創新型國際化人才為核心育人目標。
主要課程:ISEC國際互認課程
就業去向:ISEC項目以高質量升學、高質量就業和創新創業為主要就業去向,學生可在國內高校直接申請本碩連讀,或直接申請國外碩士研究生,就業可以選擇海外就業或回國就業,也可選擇創新創業。
工商管理系簡介
工商管理系的前身為1978年設立的工業經濟專業,是全國高校中較早開設工商管理教育的本科專業之一。為適應社會需求,1999年工業經濟專業更名為工商管理專業,2002年和2004年增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和市場營銷專業。目前設有企業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學術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工商管理(MBA)專業碩士學位點。工商管理系在校本科生700余人,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MBA)200余人。我系響應學校國際合作辦學的發展思路,2013年與愛爾蘭國家學院合作舉辦了河北大學第一個合作辦學項目:人力資源管理本科3+1合作項目班。在已畢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合作項目的4屆178名同學中,80名同學(占畢業生人數的45%)獲得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英國倫敦國王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圣三一學院、吉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院校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的資格。
工商管理系具有一支愛崗敬業、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的教師隊伍?,F有教師2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10名教師具有海外研學經歷;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8人;博士學位教師14人,其中2位教師獲得海外博士學位;90%以上教師具有企業工作經驗或管理咨詢經驗。近年來,主持省部級以上課題10余項、出版各類相關教材及專著10余部、發表論文60余篇、獲得廳級以上教學科研獎勵7項,在應急物流系統決策、開放式創新、知識管理研究等領域集聚了一定研究基礎。全系教師以專業優勢為依托,積極參與國家重大戰略的落地服務和企業咨詢培訓服務,為雄安新區企業家轉型提供智力支持,為保滄高速、立中集團、英利集團、巨力集團等百余家企業提供培訓服務,受訓人員達數千人次;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承擔保定市固定資產投資規劃、保定市服務業發展規劃、保定對接雄安新區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保定對接雄安新區物流業創新發展等多項產業規劃和智庫咨詢任務,5項成果獲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
工商管理專業簡介
專業概況:本專業起始于1978年的工業經濟專業,1999年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更名為工商管理專業。工商管理專業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重視對學生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傳授,強調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在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的基礎上,我?!捌髽I管理”學術型碩士點2004年開始招生,2007年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型碩士學位點獲批。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公共意識和創新精神,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具備人文精神與科學素養,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理論及管理方法,富有時代特征和創新精神的工商管理領域的高級應用型、復合型專門人才。通過本專業學習,使學生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和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分析和解決企業管理問題的專業能力。
主要課程:管理學、微觀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戰略管理、市場營銷、生產與運作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質量管理、財務管理、管理信息系統、財務報表分析等。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后可以到各類制造企業、服務企業、金融企業等從事戰略管理、生產運營、營銷策劃等管理實踐工作,或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從事教學、科研等工作。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介紹
專業概況: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始建于2002年,是河北省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開設較早的院校之一。目前,以人力資源管理本科專業為基礎,在企業管理學碩和工商管理專碩(MBA)專業設有人力資源管理方向。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熟悉相關學科知識和實踐發展動態,掌握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現代理論與方法(人力資源規劃、招聘、培訓、績效考核、薪資管理、勞動合同管理等),熟練運用計算機技術和外語技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機構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微觀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勞動經濟學、績效管理、薪酬管理、工作分析、組織行為學、人員素質測評與招聘、培訓與開發、職業生涯設計與管理等。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后,可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科研機構、各類國有及非國有企業等,從事人力資源管理、教學和科研等相關工作,就業前景廣闊。
市場營銷專業簡介
專業概況:市場營銷專業始建于2004年,是為了適應社會對營銷人才的大量需求由工商管理專業細分而來。經過多年的專業建設,已經形成實力雄厚、結構合理的專業教學團隊。目前,以市場營銷本科專業為基礎,在企業管理學碩和工商管理專碩(MBA)專業設有人力資源管理方向。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扎實的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法律意識、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市場營銷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微觀經濟學、會計學、市場營銷學、消費者行為學、市場調查與預測、市場營銷策劃(實踐)、渠道管理、服務營銷、品牌營銷、促銷管理、國際市場營銷等。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后既可以在各類企業從事市場預測與決策、營銷活動策劃、品牌資產構建、企業形象設計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選擇繼續深造后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等工作。
河北大學和愛爾蘭國家學院合作舉辦人力資源管理
本科3+1合作專業簡介
項目概況:河北大學和愛爾蘭國家學院舉辦的3+1人力資源管理本科合作辦學項目于2013年獲得教育部批文并于當年實施試點招生,是河北大學唯一的3+1人力資源管理本科項目。到目前為止,累計招生7屆,注冊總人數為349人。在已畢業的4屆178名同學中,80名同學(占畢業生人數的45%)獲得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英國倫敦國王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圣三一學院等國內外知名院校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的資格。
培養目標:本專業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對國際化管理人才的需要,旨在培養掌握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和技能,具有全球視野和創新精神,富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HRM、organizational Behavior、Introduction to Reward Management、 Health & Safety、Learning and Change in Organizations、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Relations 、Strategic HRM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Project Management 、Contemporary Issues in HRM 、International HRM 等。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后,可在跨國公司、咨詢公司、金融機構等企事業單位從事管理、咨詢、教學和科研等工作,就業前景廣闊。
會計系簡介
會計系辦學歷史悠久,最早為文革后招收工農兵學員,學歷為大普;恢復高考后,1983年開始為石油部培訓會計??迫瞬?;1986年申報會計專業,1988年正式開設會計???。會計學本科專業建立于1989年,1998年獲得河北省首家會計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得會計碩士專業學位(MPAcc)授予權。財務管理本科專業成立于2003年,是河北省率先開設此專業的高校。2010年,與河北省注冊會計師協會合作,創辦我校首個協同育人試點班——注冊會計師方向實驗班。
會計系擁有一支年齡、職稱、學歷、“雙師”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F有教師1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9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15人;具備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教師4人;8名教師具有海外讀博、訪學和進修經歷,90%以上教師具有企事業單位財會和審計工作經驗或社會兼職。近年來,主持國家及省部級以上課題20余項、出版各類相關教材及專著10余部、發表論文50余篇、獲得廳級以上教學科研獎勵5項,在財務會計理論、企業內部控制、智能財務以及金融扶貧等領域取得了創新性研究成果。此外,會計系教師榮獲多項國家級和省級榮譽稱號:入選教育部“脫貧與鄉村振興專家”、“河北省社會科學優秀青年專家”、“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高端人才支持計劃”、“河北省優秀歸國人員計劃”、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才、 “河北省理論人才五十人工程”、“2019年河北省優秀回國人員”等。
會計系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已經形成了“國際化”引領、“雙課堂”驅動、“團隊式”管理、“競賽式”實踐、“通才式”訓練以及“校企聯合式”培養的辦學特色。學生課外活動豐富,賽事參與活躍,在互聯網+、創青春等活動中屢獲佳績,學生培養質量受到廣泛的社會好評,已經成為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區域財會和審計類高素質人才培養和輸出的重要基地。
會計學專業簡介
專業概況:會計學專業,學制4年,學科門類為管理學。本專業始建于1989年,1998年獲得會計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得會計碩士專業學位(MPAcc)授予權,2019年被評為校級一流本科專業。該專業始終堅持育人育才相結合的教學思想和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在日常教學中堅持案例教學、實踐教學和參與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會計學專業除了設有校內專業實驗室外,還要求學生利用假期進行社會調研和實踐,并完成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要求學生的畢業論文選題盡可能與實習單位相結合,論文的觀點、結論或對策能夠創造性地解決實習單位的現實問題。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和會計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能力,能夠在企業、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及相關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外向型和創新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微觀經濟學、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學、成本會計學、高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學、審計學、財務報表分析等。
就業去向:會計學專業的就業范圍相對廣泛,除了傳統的內資企業、外資企業、行政事業單位之外,會計師事務所、銀行等金融機構也逐漸成為財會類畢業生的就業方向,近三年平均就業率在95%以上。
財務管理專業簡介
專業概況:財務管理專業,學制4年,學科門類為管理學。本專業始建于2003年,河北大學為河北省首家開設此專業的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主要以資金管理為主線,依靠會計資料,借助金融市場,對企事業單位的投資、籌資、營運和利潤分配活動進行動態管理,并對企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和業績評價等提供決策數據支持。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和財務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財務、金融及相關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外向型和創新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微觀經濟學、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成本管理會計、審計學、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管理控制與業績評價等。
就業去向:財務管理專業就業去向主要在各類企業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三資企業以及外貿公司等單位從事財務經理、預算專員、成本會計、財務分析、風控主管、內審主管、融資主管、資金主管等財務管理類工作,在金融與證券投資部門從事投資理財和咨詢顧問等工作,近三年平均就業率在95%以上。
會計學專業(注冊會計師方向班)簡介
專業概況:會計學專業(注冊會計師方向班),學制4年,學科門類為管理學。本專業始建于1989年,1998年獲得會計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得會計碩士專業學位(MPAcc)授予權,2019年被評為校級一流本科專業。2010年,與河北省注冊會計師協會合作,舉辦注冊會計師方向實驗班,旨在培養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交流能力的注冊會計師后備人才。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和會計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能力,能在企業、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從事會計與審計工作,以及會計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執業業務和專業性管理咨詢工作的高素質會計和審計專門化執業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微觀經濟學、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成本管理會計、高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學、審計實務與案例分析、管理咨詢、資產評估等。
就業去向:會計學專業(注冊會計師方向班)的就業去向除了各種企事業單位、會計師和審計師事務所以外,投資銀行、國內商業銀行、咨詢公司都是其可以選擇的方向,近三年平均就業率在95%以上。
旅游管理系簡介
旅游管理系的前身為1993年歷史系設立的旅游專業,2000年學校建制進行新一輪調整,旅游專業與工商管理學院、圖書館系合并成為管理學院,是河北省內高校最早設立的旅游管理本科專業,也是全國高校較早設立的旅游管理本科專業之一。經過將近30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培養體系,為旅游行業輸送了大量優秀的高層次管理人才,形成了河北省內領先、京津冀區域一流的旅游管理教育品牌。目前設有旅游管理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和旅游管理(MTA)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旅游管理系在校本科生190人,學術型碩士11人。
旅游管理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1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5人,1人獲得海外博士學位,具有海外研學經歷教師4人,專業涉及管理、經濟、地理、歷史、中文、藝術、建筑等?,F擁有中國風景名勝區棧道游步道專業委員會委員1人,河北省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委員1人,北京市全域旅游工作專家顧問組專家1人,河北省文化和旅游智庫專家3人,寶鋼優秀教師獎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1人,河北省高校青年拔尖人才2人,保定市旅游研究優秀青年專家2人。近年來,承擔了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全國藝術科學規劃文化和旅游研究項目、1項博士后基金項目和10余項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發表SCI、SSCI、CSSCI等高水平論文數十篇,出版專著和教材近10部,科研經費到賬600余萬元。
旅游管理系是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協會副會長單位,現擁有省內最早獲批的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人才培訓基地,河北大學旅游研究中心是河北省內高校唯一具有國家乙級旅游規劃資質的研究機構。全系教師以專業優勢為依托,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我系教師多次被文旅部、河北省文旅廳聘為第三方專家組長,檢查、驗收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省4A及以上景區,參與省政府、省發改委、省國資委、省文旅廳和各地市等百余項旅游規劃評審,所提意見和建議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河北大學旅游研究中心近年來完成近30項旅游規劃橫向課題,在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全域旅游發展、A級景區創建、紅色旅游開發等方面成績突出。由于在服務社會方面成績顯著,旅游管理系團隊于2016年被河北省政府授予“李保國式科技服務團隊”稱號,為河北省內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唯一被授予此項殊榮的團隊。
未來,旅游管理專業將緊緊圍繞“精英式”本科人才培養目標,不斷深化本科教育和教學各環節的綜合改革,加快構建以“國際化”引領、“雙課堂”驅動、“導師制”管理、“競賽式”實踐、“通才式”訓練、“校企聯合式”培養為特點的新型旅游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著力聚焦服務雄安新區建設,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教學模式改革步伐,推動內涵式發展,積極推進本科一流專業創建工作,在國內樹立具有較高影響力的旅游管理專業教育品牌。
旅游管理專業簡介
專業概況:1993年河北大學旅游管理本科專業在省內率先設立,經過將近30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培養體系,在河北省旅游教育中具有標桿作用。在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的基礎上,2012年旅游管理學術型碩士點開始招生,包含國內碩士和國際碩士,目前已經畢業6屆碩士研究生,共28人,其中國內碩士12人,國際碩士16人。
培養目標:適應現代旅游業發展需要,培養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知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掌握現代旅游管理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專業技能,了解旅游前沿學術發展趨勢,具有扎實理論功底和較強科研學術素養;具有國際視野、先進管理理念以及較強管理能力、服務意識、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畢業后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從事旅游經濟分析、預測、規劃以及在國內外各級旅游企事業單位及其相關行業的經營、管理、策劃、規劃、咨詢、培訓等工作,能夠勝任各類旅游管理工作的創新性的復合型高層管理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微觀經濟學、統計學、旅游與休閑研究方法、旅游英語、旅游學概論、旅游接待與服務管理、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費者行為學、旅游法規、會展策劃與管理、旅游規劃與開發、智慧旅游與大數據、中國旅游史等。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后可以到各類旅游企業、服務企業、旅游規劃設計單位等從事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營銷策劃、設計研發等工作,也可以到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從事行政管理、政策研究、教學、科研等工作。
圖書館學系簡介
圖書館學系成立于1984年,是河北省最早的圖書館學專業人才培養基地,也是全國高校中較早開設圖書館學本科專業的辦學點之一。在本科生培養的基礎上,同時培養圖書館學碩士、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博士。
圖書館學系師資隊伍整體實力比較突出。圖書館學系現有專任教師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0人;5名教師具有海外研學經歷;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6人。1名教師獲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稱號,多名教師榮獲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等稱號。教師團隊近五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9項,省部級課題13項,出版學術專著6部,發表C刊論文26篇;并主持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河北省一流課程建設等多項教學研究項目。全系教師以專業優勢為依托,受邀為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人培育行動、中國出版集團等提供培訓服務;參與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河北省公共圖書館條例等立法調研工作;為河北省政府信息公開協調小組獻言獻策;參與“燕趙少年讀書活動”等文化項目的策劃,積極服務當地社會發展。
圖書館學專業簡介
專業概況:圖書館學專業始建于1984年,是河北大學一流本科專業,教育部圖書館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單位。圖書館學專業秉持社會需求與專業發展邏輯并重、技術與人文并重、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辦學理念,強調學術素養、實踐能力、職業精神等多方位的培養。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掌握系統的圖書館學基本理論與技術方法,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科學知識,具備熟練地運用現代技術手段收集、組織、檢索、分析、評價和開發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夠在圖書館、各類信息服務機構和部門從事信息與知識服務及管理工作,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信息管理基礎、圖書館學概論、信息資源建設、信息組織、信息描述、信息獲取與利用、信息檢索原理與技術、圖書館服務、閱讀推廣、圖書館與信息中心管理、信息用戶研究、信息分析、信息計量學等。
就業去向:學生主要到各類圖書館、政府部門、事業單位、企業從事相關工作。近三年畢業學生的工作包括國家圖書館、市委黨校圖書館、衡水中學圖書館、軍隊文職、工人日報社、法院、地方人大、孔子學院、銀行、保險公司、京東等從事專業相關工作,就業去向多元。每年約40%左右的學生考取研究生,近三年的應屆畢業生考取了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復旦大學、吉林大學、東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上海社會科學院、謝菲爾德大學、拉夫堡大學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
檔案學系介紹
檔案學系概況:
河北大學檔案學專業始建于1983年,最初設在歷史系,1995年合并到信息管理系,2000年河北大學進行院系調整,管理學門類專業合并為管理學院,下設檔案學系。該系現為教育部高等學校檔案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會員單位,河北省檔案學會常務理事單位,是河北省唯一一個檔案學專業本科、碩士、博士人才培養單位。該系現有專任教師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人。專任教師中,有教育部教指委委員1人,中國檔案學會基礎理論委員會委員1人,全國文獻影像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2人。
培養目標與就業去向:
檔案是人類實踐活動的原始記錄,是國家和組織的重要數據資源與知識資產,是世代相傳和不可替代的文化遺產。檔案學系旨在培養具有高度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備檔案學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知識、信息技術和檔案管理專業技能,適合在各級檔案局、各級各類檔案館,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檔案部門、信息部門、文秘部門從事文件管理、檔案管理、信息與數據管理、秘書工作的檔案學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
核心課程與教學特色:
核心課程:檔案學概論、文書學、檔案管理學、科技檔案管理、電子文件管理、檔案文獻編纂、檔案保護技術、中外檔案事業史、檔案數據服務等。
實踐性教學環節:檔案機構調研、檔案志愿服務、檔案管理實訓等。
多年來,河北大學檔案學專業在人才培養中不斷創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堅持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與專業能力并重、積淀人文情懷與科學精神并行,融傳統與現代、管理與技術、理論與實踐于一體,為社會、尤其為河北省及京津冀地區培養了大批優秀專業人才。
財政學系簡介
河北大學財政學系設財政學、勞動與社會保障2個本科專業,財政學、社會保障2個學術碩士學位點,資產評估專業碩士學位點,并同其他專業共建應用經濟學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點。目前,已經形成了從本科到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完整培養體系。
財政系現有教師1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博士11人,在讀博士1人;具有海外經歷教師8人;國務院特貼專家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人,寶鋼優秀教師獎3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河北省優秀社科青年專家3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3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
近年來,財政系教師主持國際項目1項,國家特支計劃領軍人才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0余項;出版專著、教材40余部;發表論文百余篇;獲河北省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獲河北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省廳級領導批示10余項。財政系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項目1項,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1個,省級教育創新高地1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1個,省級精品課程3門。財政系被中華總工會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財政學專業簡介
專業概況:財政學專業,學制四年,專業門類為經濟學。本專業始建于1972年,是當時全國最早設立財政學專業的院校之一。起初與金融學專業共建,上世紀90年代中期按照國家教委高校專業目錄改革方案,相互分開,成為獨立的財政學專業。2013年納入首批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016年財政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建設順利通過驗收。財政學專業在高等教育領域具有較長的歷史,在財政基礎理論和政策研究方面形成了較厚重的積淀,在國內專業領域確立了自己的優勢地位。
培養目標:財政學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經濟學和財政稅收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財政、稅務、公共投資、國有資產管理、社會保障等公共經濟管理部門和各類企事業單位、非營利組織、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從事相關工作的應用型、創新創業型、復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財政學、統計學、會計學原理、政治經濟學、國際經濟學、金融學、財務管理、中國稅制、政府預算管理、政府采購管理、財務會計學、中國財政史、稅務會計、資產評估、稅收籌劃、國際稅收、社會保障學、比較財政學、稅收管理、經濟法等。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后可在財政、稅務、公共投資、國有資產管理、社會保障等公共經濟管理部門和各類企事業單位、中介機構、非營利組織從事實際工作,以及在有關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簡介
專業概況: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學制四年,專業門類為管理學。經河北省教育廳批準,河北大學于2002年開始招收“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本科生。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社會保障”碩士點開始招生。2006年,河北大學以管理學院社會保障專業為主要基礎,成功建設了MPA專業學位點,并根據學校學科優勢和社會各部門對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開設了社會保障等MPA培養方向。201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增列公共管理為一級學科碩士點。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以財政學國家級教學團隊為依托進行師資隊伍建設與課程體系建設。
培養目標: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現代公共管理理論、方法,通曉中外勞動與社會保障理論與實務,能從事勞動就業、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障和商業性保險運作和管理,并具有一定理論研究能力和教學能力的應用型、創新創業型、復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社會學、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學、公共關系學、財政學、社會保障學、福利經濟學、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社會保障制度國際比較、社會工作導論、勞動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勞工關系、勞動與就業、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等。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后可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政府公共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金融性公司、保險公司及其他公共經濟部門從事實際工作,以及在有關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
項目情況:河北大學和愛爾蘭國家學院舉辦的3+1人力資源管理本科合作辦學項目于2013年3月正式獲得教育部批文并于當年實施試點招生,是河北大學唯一的3+1人力資源管理本科項目。到目前為止,累計招生7屆,注冊總人數為349人。
培養目標:本專業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對國際化管理人才的需要,旨在培養掌握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和技能,具有全球視野和創新精神,富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方式:本項目按照3+1的辦學模式,獨立設置班級,制定專門的培養方案。培養方案遵守河北大學本科生培養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則,在共同商定的基礎上,整合愛爾蘭國家學院與河北大學兩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優質教學資源,引進和共同開發22門課程。核心課程包括管理學、會計學、Health & Safety、Working with People、Learning and Change in Organizations、Employment Law : Operation of Relationship、 Equality and Breakdown、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Relations 、Strategic HRM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Public Relations and Social Media、Project Management 、Contemporary Issues in HRM 、International HRM 等。
標準學制:四年(出國同學前三學年在中國河北大學學習,第四學年在愛爾蘭國家學院學習)。
授予學位:符合河北大學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河北大學管理學學士學位;符合愛爾蘭國家學院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愛爾蘭國家學院學士學位。
項目特色:第一,教師隊伍精干。充分結合中外教師的資源優勢,進行了有機整合,組建了一支愛崗敬業、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的中外教師隊伍。第二,英語教學突出。一是增設雅思課程;二是由國內外教師對骨干的22門課程進行雙語或純英語教學,考核語言統一為英語。第三,教學方法多樣。靈活地采用任務教學、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手段和方式,注重過程考核,對學校的教學改革起到了推動作用。第四,項目管理精心。為每個合作班配備了1名專業輔導員,專業輔導員都是本專業核心課的教師,一方面負責對項目班級的日常管理,解答同學關于項目的相關問題,另一方面引導、輔導學生的專業課學習。組建項目家長群,加強與家長的溝通。ACEIreland全面支持項目運作,為學生提供文化融合、出國咨詢等多種人性化服務。第五,項目延伸性強。赴愛爾蘭留學的學生在完成本科階段學習后,外方優先接受攻讀碩士學位,為學生的繼續深造和職業發展提供了良好途徑。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后,可在跨國公司、咨詢公司、金融機構等企事業單位、從事管理、咨詢、教學和科研等工作,就業前景廣闊。